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新华网客户端独家呈现“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访谈录”,对话本次参评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业界人士,共话有声出版行业未来。本期访谈嘉宾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主任李海涛。
新华网:您所在的版权机构是第几次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作品征集?此次参与“工程”作品征集的初衷和想法是什么?
李海涛: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征集。邮电社近年来在传统出版产品方面有很多精品读物,因此我们觉得有义务将这些精品出版物开发出来的有声读物积极推向市场,而新兴的有声市场也正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这正是我们这次积极申报“2021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初衷,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优秀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
新华网:此次参选的作品从内容和体裁上是哪种类型的?选择这(几)部作品的原因是什么?作品有什么独特的设计或者亮点?
李海涛:邮电社此次参选的作品一共有三类,分别是主题读物、教育科普和经典童书。
主题读物申报的是《善作善成:中国网络扶贫纪事》,该作品响应网络扶贫宣传要求,结合时代特色,以全方位的宏大叙事视角,通过生动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记录了我国网络扶贫的丰硕成果,回溯了电信普遍服务工程的推进历程,呈现了网络扶贫的创新举措和扶贫一线的全新风貌,具有现实纪念意义。
科普教育类申报的项目有《科学家列传》系列,它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把评书、相声和喜剧等元素融入其中,从全新视角,重现人类有史以来各个时期顶级科学家们的风貌,特别适合以有声读物的形式为用户服务。
《通信简史:从遗传编码到量子信息》则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自然通信的机制和发展历史,提出了影响未来通信发展的新思路,启发探索未来通信发展的新方向。
经典童书申报的作品有《由诵而起 诵经典学语文分级有声读物(一二年级)》,该系列面向小学生,选取体裁丰富的经典文章,邀请国内资深主持人、配音师进行音频录制,打造标准、专业的朗诵音频。
《听!国宝在说话》是一档讲给孩子听的文物故事广播剧。旨在以广播剧的形式,带来沉浸式小剧场的体验,通过还原最鲜活的历史人物,讲述文物故事。让青少年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新华网: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载体和形式,受众对有声读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机构创作者,在内容筛选、生产、包装等方面,应如何打造精品呢?
李海涛:首先是盘活优质资源,包括作者和成品纸书。以纸书为例,从邮电社众多精品出版物中,精挑细选内容特色、表达风格,适合有声书产品形式的作品,然后对它的内文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让表达更适合听读,知识结构更为直观。总之,我们在内容有声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精选内容、深度改造、精致加工的策略,只有精品读物,才能真正获得用户的喜爱。
新华网:对于您所在的版权机构来说,有声读物与其他产品的比重是多少?未来计划对有声读物进行怎样的布局安排?
李海涛:由于邮电社传统出版物以科技类为主,直接适合有声化的品种较少,目前只针对大众类头部作品进行音视频化,有声读物与其他产品的比重未超过3%,可谓精挑细选。
有声精品读物是对知识服务形式的有力探索。它拓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场景,拓宽了普及知识的途径,开发了解读知识的新形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对出版企业来说,脱胎于纸质书的作品可以盘活存量资源,而原生的有声读物比纸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优势。所以未来会继续布局书配课、课+书、纸电声同步立体化、矩阵式地开发作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新华网:对有声读物的行业发展有怎样的期望?
李海涛:主要期待技术进步,第一是智能语音,机器的声音越来越接近人类,这样可以把优质的人声主播解放出来,去录制有表演性质的有声内容,这样人物对话、故事情节都可以表现得更生动、个性。而机器的“仿声”去读一些形式简约的作品,如此可以更高效地开发更多类型的精品内容。第二就是5G时代带来的各种便捷,以后不只是手机电脑,会有更多的终端成为有声读物的应用场景,对于精品有声的创作和市场空间将有无限可能。
邮电社除了继续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外,以后还会积极拓展作者队伍,与更多形式的内容创作者合作,开发精品选题,建设规模更大的产品矩阵。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评论
下一篇:激昂国歌 珍爱生命